时间:2022-09-06 17:06:53 | 浏览:5614
▲ 少林武僧。摄影/任红兵
-风物君语-
歪果仁:哇,你们中国人人都会功夫!
中国人:???
少林寺:我的!我的锅!
每隔一段时间,网络热搜就会被“中国人人会武术”的段子霸屏。这样的“误解”,和嵩山少林寺不无关系。
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,为何在佛学之外,习武弄棍,开创少林功夫?少林功夫究竟有多厉害,让金庸甚至以少林寺为中心,搭建了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江湖?
▲ 雨后少林。摄影/任红兵
去过少林寺的人,很难不对山门处的古银杏树留有印象。尤其在深秋,金黄的银杏叶挂在虬曲苍劲的树干上,宛若开启了少林寺的时光通道,一枝一叶都在诉说着少林寺的千年时光。
▲ 少林寺山门处的银杏树。摄影/任红兵
▲ 少林武僧在金黄色的银杏树下习武。摄影/刘客白
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佛教在中国繁荣发展,产生了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。公元495年,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来到北魏,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热烈欢迎。为了安顿跋陀罗,孝文帝特意在少室山北麓修建了少林寺,与都城洛阳相望。
▲ 嵩山秋色。摄影/刘客白
提及少林寺,总有个绕不开的前缀——嵩山。作为中国陆域最早隆起的山脉之一,嵩山有着“万山之祖”的称号。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山,横亘于黄河南岸,西依洛阳,东临郑州。据《史记》记载:“昔三代之君,皆在河洛之间,故嵩高为中岳,而四岳各如其方。”
▲ 嵩山地形图。嵩山古称“外方”,夏商时称作“崇高”、“崇山”。作为中国陆域最早隆起的山脉之一,嵩山距今已有35亿年的历史,历经过多次地壳运动,被地质学家誉为“五世同堂”的“天然地质博物馆”。制图/Paprika
高大俊伟的中岳嵩山,以少林河为界,划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。仅一河之隔,两座山脉却姿态迥异、各成风貌。
不同于宽厚高大的太室山,少林寺所处的少室山雄奇险峻,北方的所有山水地貌都能在这里找到。“少林者,少室之林也”。秀丽挺拔的少室山,林木成荫,少林寺也因此而得名。
▲ 少林寺地理位置。制图/Paprika
最初的少林寺,承担的只是弘扬佛法的职能。然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,开坛布道有时只是一种奢望。少林寺诞生的南北朝时期,社会环境动荡,时常会有地方武装力量掠夺敛财。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,拥有相对丰厚的资产,更是武装起义军的头号目标。
▲ 李连杰主演的电影 《少林寺》中少林武僧习武场景。GIF截自电影《少林寺》
此外,嵩山少林寺地处中原,交通十分便利。然而在战乱的年代,交通通达,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危险。坐落在兵家必争的古战场上,少林寺自然也免不了战火的侵扰。
▲ 少林僧嵩山习武图。摄影/刘客白
由是,为了在战乱中得以生存,以僧稠为首的少林寺僧众,开始拿起棍棒,自发地练习招式,以保卫寺院的安全。长此以往,少林武僧逐渐形成规制。
提及少林功夫,人们的初始印象大多为棍僧。棍,在少林功夫里,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▲ 棍是少林僧兵使用最多、最常规的武器。图为武僧演绎少林棍法。摄影/任红兵
大抵世间万物,都遵循着一条最为朴素的章法——“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”。少林武僧在选择武器时,自然要先环视周身,少林寺恰好就坐落在少室山葱郁的林木之间。于少林寺僧人而言,木材取得较为便捷,且制作程序简易,取材于自然的棍正是最好的傍身武器。
▲ 少林棍被奉为“百兵之祖”、“诸艺之宗”。有古谚云“慢刀急棍杀手锏”来形容棍法捣劈之神速。摄影/任红兵
从另一角度而言,棍的使用,正是佛教文化的体现。取材于树木的木棍,与冷兵器相较,震慑力有余,而杀伤力不足。于少林寺而言,习武的初衷是自卫防御,而非伤人,以棍为武器,则正是佛家慈悲为怀思想的具象体现。
▲ 两位武僧在塔林旁习武。摄影/任红兵
此外,木棍在佛教文化中,一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。从外观上看,少林武术所用的棍,竖直屹立,与佛教教诲人要“正直、向上”的思想不谋而合。也无怪乎,在佛教文化中,禅宗讲“顿悟”,有“棒喝”的禅法;涉及到佛教文化的文学巨著《西游记》中,孙悟空所使用的如意金箍棒,也以棍为原型。
▲ 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《西游记》进行拓展和演绎的3D动画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中,孙悟空手持金箍棒霸气侧露。GIF截自电影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
既然能以功夫闻名,少林武僧的武器,当然并不局限于棍。除却兵器入门的木棍,拳法、长枪、柳叶刀等“高阶”武器,也囊括在少林武僧的日常课程之内。
▲ 表演功夫的少年武僧。摄影/卢文
在今日少林寺的西方圣人殿中,48个深浅不一的脚印清晰可见。根据资料,这些看似凌乱的脚印,实则暗含章法,连续起来正是一套少林拳法。究竟是怎样的长久苦练,才能将脚印深深“烙印”在地面之上?
任何功夫的习得,都并非一朝一夕可成。拜师少林寺后,必须花费一至两年的时间,练习站桩等基本功;而后才能学习七星拳、八卦掌、少林五祖拳等基本拳法;待得学好拳法,才能练习流星锤、九节鞭、牧羊鞭等兵器。想要系统地学习少林功夫,必须得十年八载才行。
武术是少林寺僧人习禅的一部分。对于“行走坐卧皆是禅”的少林僧人而言,他们将日常的武术训练融入到生活中,甚至在炒菜时,也能“倒挂金钩”,倒立着操作一口直径一米的大铁锅。
▲ 少林寺西方圣人殿(又称千佛殿)中的壁画——五百罗汉朝毗卢(局部)。摄影/任红兵
事实上,中国向来有习武传统。在乱世中,习武自卫的寺庙远不止少林寺一家。而唯独少林功夫“出圈”,和两件真实的历史事件不无关系。
▲ 位于少林寺白衣殿(观音殿)后壁上的,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(局部)。摄影/任红兵
时值战乱频发的隋朝末年,彼时的洛阳,由王世充占据,周边百姓备受压榨,少林寺亦受尽刁难。得知唐军前往洛阳,以少林僧众为骨干力量的当地百姓,帮助唐军擒获王世充的侄子王世仁,一举扫清洛阳的武装割据力量。经由此事,少林功夫,在当地百姓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。
后来这一故事被不断演绎,成为了电影《少林寺》的剧本梗概。
真正让少林功夫名满天下的,应数明代僧兵抗倭事件。明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郑若增,曾为剿倭总指挥胡宗宪的幕僚,在其《江南经略》中,多次记载了僧兵抗倭的事迹:“杭城闭,三司领僧兵四十人御之,大破倭寇”。
▲ 师傅真可靠!供图/Soogif
或许真实的少林功夫,并不似影视作品中那般飞檐走壁、无往不胜,但却是匡扶正义、抵御外侮的一支值得信赖的武装力量。
在金庸的武侠江湖中,少林寺在各大门派里总居C位,几乎是名门正派的代言人。除去金庸的文学渲染,现实中少林寺的初次出场,走的也是最为正统的皇家路子。
大多时候,由皇家层面推广的事物,多少有些曲高和寡,普通百姓多少会感受到距离感,难免敬而远之,少林寺却以极强的包容性,打破了这一“不成规律”的规律。
▲ 在少林寺学习功夫的非洲学员。摄影/任红兵
对于古代百姓而言,国家兴亡,皆为苦。尤其是底层百姓,能吃上一碗热粥,都是奢望。有着皇家背景的少林寺,土地田产颇多,面对吃不饱饭的穷苦百姓,少林寺经常大开山门,施粥舍饭。这一传统,至今仍在延续。每年的腊八节,少林寺仍专门设置施粥处,对前来的人无差别施粥。
明朝中后期时,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,商人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,为确保商品运输的安全,镖师这一职业逐渐盛行。当镖师,最重要的是武术本领。而少林功夫,在当时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。于是,不少穷苦百姓选择前往少林寺拜师习武,为生活寻得一丝出路。
▲ 少年武僧。摄影/刘客白
从古至今,少林寺都曾是不少人的人生选择之一。作为人口大省,早年间的河南家庭,几乎人均三四个小孩。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,把孩子送去少林寺学武,习得一技之长,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。
▲ 河南嵩山少林寺三岁多的小武僧,意外蹿红网络。供图/Soogif
即便到了今天这个吃穿不愁的年代,大多河南孩子,也都曾认识一个或多个去少林寺学过武的朋友。去少林习武,仍是不少人心中的一种古朴情结。
但凡言及武力高强,少林寺扫地僧是个必提的名号。于闹市中守得一方宁静,是人们对于“武林高手”的传统定义。
然而今日的少林寺过于“入世”,高频次地出现在尘世之中,难免被人指摘为“离经叛道”。“炒作”、“过度商业化”、“博人眼球”等标签一度喧嚣尘上。
▲ 少林十八铜人登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(CBS)节目《世界最佳》(The World‘s Best)的舞台。供图/Giphy
“大勇立雪人,断臂得心安。天下称第一,是禅不是拳。”事实上,自诞生伊始,少林寺承载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弘扬佛法。一千五百年来,少林寺历经繁盛与战乱,从来都未曾忘却传承佛教文化的初心。
▲ 少林寺大雄宝殿——早课。摄影/任红兵
与闻名世界的少林功夫相较,很少有人了解作为“禅宗祖庭”的少林文化。在少林寺建寺三十年后的公元527年,菩提达摩一苇渡江,来到少林寺,于寺院后山寻得一个山洞,面壁九年,最终悟出东土禅宗。此后,达摩在少林寺始传禅宗,少林寺也成为中国的禅宗祖庭。
▲ 位于少林寺后山顶的达摩像。相传,少林寺里有一块神奇的石头,名叫“达摩影石”,又称”达摩面壁石“,石头上有隐约的达摩影像。据说是达摩面壁九年,精诚所至,以致他的影象也透入石中。(文/百度百科)。摄影/刘客白
即便是游人如织的今日,少林寺僧人也未尝一日放下功课。每日凌晨5点,夜幕尚未褪去,全寺僧众便集合于大雄宝殿,诵经礼拜,这是少林寺真正属于僧人的时刻。低沉而悠长的梵音,在山谷间飘荡,让人恍惚上千年的时光流变。
▲ 登封观星台夜景——星轨。摄影/焦潇翔
事实上,没有什么事物可以长盛不衰。历经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,上世纪初的少林寺,早已不复往昔。山门破败,殿宇坍塌,仅余十几名老弱僧人。
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国家宗教政策相继出台,少林寺迎来春天。不久之后,电影《少林寺》上演,引发万人空巷,2毛钱一张的电影票,居然卖出了1.4亿的票房。
▲ 由张鑫炎执导、李连杰主演的电影《少林寺》,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公映。2毛钱一张票,竟创1.4亿票房,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神话。图片来源于网络
1987年,年仅22岁的释永信开始全面主持少林寺的工作,他笃信:“唯有发展,才有地位;唯有发展,才有影响;唯有发展,才配得上少林寺这个佛教圣地、禅宗祖庭的称号。”这种“离经叛道”式的经营,也让少林寺陷入舆论的漩涡。
▲ 禅武合一。摄影/任红兵
艺术也好,信仰也罢。对于心中的“白月光”,到底是穷尽己身、光大其品格,还是任其消失湮灭、令人凭吊遐思?两种价值取向,如何抉择,或许也是一种禅。
▲ 少年武僧。摄影/卢文
何谓禅?每个人心中,有着不同的的答案。
- END -
文丨莺时
图片编辑丨陶子
地图编辑丨Paprika
特别感谢 | 谢远琨
参考资料
《我心中的少林》释永信
《少林寺是如何被推上神坛的?》刘十九
《棍在少林武术中地位的因由探究》杨兵
《少林寺“十三棍僧救唐王”与“明代僧兵抗倭”关系研究》刘海超
《少林武术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》于璨
80年代初,一部《少林海灯法师》不光让释海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,还让少林寺也跟着火了一把。然而少林寺不仅不稀罕释海灯的名人效应,反而还急着打假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释海灯俗名范靖鹤。1902年,他出生于四川江油一户贫寒人家,好在父亲会些裁
“少林功夫好啊,真滴好,少林功夫棒啊,真滴棒,我是铁头功,无敌铁头功,你是金刚腿,我是金刚腿。”看过周星驰的《少林足球》的小伙伴们听到这句台词,一定会笑半天,毕竟当年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深受大家的喜爱。
嵩山少林,佛教圣地,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典故,属于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功夫的发源地,有武侠情结的人,自然都想亲临少林寺,感受浓厚的寺庙氛围和雄视武林近千年的少林文化,窥探真切的历史遗迹,找寻影视剧中的画面和场景,圆儿时的梦想。嵩山风光关于少林
文 | 华商韬略 周蓉 4月7日,“河南少林寺进军房地产,4.52亿在郑州买地”的消息冲上热搜,不少网友都表示震惊。此前,释永信持有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。想不到的是,这事儿还有后续——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退出少林寺控股公司。
随着互联网的传播,“武术打假”越来越热,一些搏击选手挑战“传武大师”,所谓的大师在搏击术面前顶不住三招。后来很多大师和高手被网友扒皮,其实是沽名钓誉的骗子,完全不会功夫。“传统武术”是骗子的重灾区,各地自封的大师数不胜数。
提起少林寺,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少林功夫,以其博大精深享誉世界,被誉为“天下武学正宗”。少林功夫之所以名扬天下,妇孺皆知,除了武侠小说、功夫影视剧的传播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少林寺武僧团的大力推广。
“长歌游宝地,徒倚对珠林。我们对少林寺的印象只源于电视剧和电影,在我们浅薄的认知中,对少林寺的最深刻印象便是里面的人“武艺高强”。“站如松,坐如钟”仿佛是少林寺的僧人
篇幅受限,全本欣赏请点击↓↓↓「PP连环画」少林寺民间故事《少林和尚》之三「少林寺的由来」等
据说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轻功梦,武当山的梯云纵自古便是名家推崇的上乘轻功,不过现实与小说总是有些差别,武当山的轻功只是跳的较高一点而已,可能我国的跳高运动员都比武当山的道士们“轻功”还要了得。可就算武当山没有轻功梦,作为中国道教名山武当山也是。
【编者按】春日的河南,绿意盎然,繁花盛开。当姹紫嫣红的春色邂逅古朴雅致的古建筑,飞檐翘角、雕梁画栋、落英缤纷,生成了一幅灵动的春日胜景,让人不禁感慨鬼斧神工和巧夺天工的完美融合。大河网策划推出《春日古建图鉴》系列报道,邀请广大网友共睹身边古
8月10日,有网友发视频质疑称,河南嵩山少林寺区别对待中外游客,疑似景区内某处允许外国游客进入,但不准中国游客进入。8月11日,少林寺工作人员向海报新闻记者回应称,目前少林寺景区没有接到“外国人能进中国人不能进”相关通知。
作为中国功夫巨星李连杰的成名作,82版《少林寺》更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。消息一出,立马引来网络热议。当主题曲歌词中的“少林少林”响起时,电影中的经典画面开始在人们眼前闪现。1905电影网专稿时隔40年,《少林寺》4K修复版本4月15日日本重映。
武侠迷和财经读者都没想到,少林寺竟然会登上了财经新闻的热搜。原因,竟然是少林寺持股的一家公司,以452亿拿下了郑东新区的一宗商业、商务用地。一时间,少林寺进军房地产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,但事实上,这并非少林寺首次买地。
上世纪80年代,李连杰主演的电影《少林寺》红遍大江南北乃至亚洲,少林寺的名声也享誉海外。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上,有一座鲜为人知的“少林寺”。那里人人都会功夫,技艺超绝,只不过,那里只收尼姑不收和尚。
2月19日和20日是免票游览后的第一个周末,前往少林寺游玩的游客暴增,致使景区周边交通异常拥堵,堵车长达数公里。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近日,千年古刹河南嵩山少林寺实行免门票措施。不少游客只得将车辆停在附近村庄,步行前往景区。